文图/李冬花
青花瓷名字听起来耳熟能详。
青花瓷只是一种瓷器的大类叫法,最早的是元青花,也就是早于明朝建立的公元1368年的青花瓷,距今至少600多年,明代青花瓷和清朝以及近现代也都有青花瓷。
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文化渊源流长,仅就书画类藏品,有着两千多年历史,从汉代竹筒的质朴,晋唐书画风韵,宋代工笔的精细,明清书画的百媚千娇,汇集成了中华悠久文明的绵长画卷。
中国古代书画正是历史的写照,有着很深的历史沉淀、文化遗韵、沧桑感、厚重感和文化艺术的多样性。
文房用具也是从晋唐时期开始出现的。文房四宝之外的一件必不可少的用品就是从西晋时期传千年,如今依旧在使用的就是水盂。
水盂在西晋德清窑丶越窑比较多见,多数是青瓷,呈文字、动物形状。到了南北朝时期,像生瓷的水盂造型比较流行,在原有刻画纹饰的基础上,贴塑,透雕变得更加立体。
像西晋有一种蛙型水盂,鼓目圆睁,生动传神。
隋唐时期水盂,出现了方形、圆形等。清代各异,乾隆时期出现了青花,粉彩,单色釉以及惟妙惟肖的仿生瓷丰富多彩。
清代水盂的实用性较强,多为圆形盂口。
清代还有一些有雕瓷水盂传世,多为晚期作品,同治年间雕瓷名家王炳荣的作品也大量存世,巧夺天工。水盂体轻形微,属文房用具中的小品,但制造中颇具匠心,它以独特的造型、色彩、雕刻构成了一个品味高雅的艺术世界,有一定收藏前景。
石榴双喜青花瓷水盂是十年前在华阴一位老太太家里收的。当老人家把东西展示在我面前时,啊!是只完美的老物件。好东西,漂亮!老人家告诉我,“过去,我娘家是村上有钱有势的家族。”哦!您是大家闺秀。“父亲一生喜爱书法,乐于帮助人,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,父亲带上笔墨纸,给写对联,忙里忙外,村民称他是众贤。父亲以后年纪大了,走路也不方便,从此,很少写毛笔字了。父亲就把这只清代中期青花瓷双喜石榴型水盂送给了我,水盂在我手里也有30多年了。原本不想卖,两个儿子媳妇各人都想给自己的孩子,我怕闹意见,干脆卖了,卖钱多少,我把钱分给他们,这样就心里平衡了。”我问老者你想卖多少钱,她说,“你看值多少钱?”我把价格说给她。老者说“你再加上一百元吧。”我说,行!老人家很满意地把水盂给我用小手帕包好。
每次收到宝贝,我都是开心的。
有时候同样的东西,别人收不到,一般我都收得到。因为,老人都喜欢说自己的东西多么多么的好,必须耐心听完老人们的话语,才能交流价格的情况。只有耐心,才能听到财富的声音。
多少年的学习经验,是我在收藏的路上一走就是33年。
我也只想干一件事情,坚持就是胜利!
作者简介:李冬花,民间收藏家,大荔家忆博物馆馆长,大荔诗词曲学会秘书长。